记者 | 魏倩
实习记者|石震方
“绝佳替代品”▲▲▲欧洲人正在用新的方式度过冬天。9月中旬,斯万在ebay上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电热毯。他是一位生活在英国诺森伯兰郡的插画师,养着一只缅因猫。过去的冬天,他一直在家用电暖气取暖,但今年情况有点不一样了。“比起把中央供暖器开关打开,我想烧木头会更划算一点——当然我是开玩笑的,比那更合适的选择是买一张电热毯。”9月中,斯万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消息。2022年8月,英国能源监管机构 Ofgem(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表示,今年10月1日起,国内能源价格上限将提高至3549英镑,这比4月账单上限的1971英镑提高了80%。对于包括斯万在内的2400万英国家庭来说,这是他们迄今为止见到的最高价格。图|pixabay
他的朋友也不例外,他们告诉斯万,自己购买电热毯是受姨妈影响。她是一个月入900英镑的独居老人,其每月的能源账单已经超过300英镑,去掉房租,基本没有节余收入。入秋后,她先后买了电热毯、一个热水袋和一件可以穿着去厨房的电热背心,“那可以让她在洗碗和做饭时一样感觉温暖。”在她家试用后,朋友做了新的购物决定:“这玩意儿实在太舒服了。”
图|Twitter网友分享自己的电热毯
英国床上用品网站Sleepseeker的发言人算了一笔账:根据Ofgem的数据,2022年10月,每便士/千瓦时的电力成本约为52便士。如果以最常见的大约100W的功率的电热毯计算,它运行一个小时的费用不到5便士,整夜(8小时)花费不到40便士,是一般电暖气所需费用的1/16,还有一些能耗更小的电热毯宣称整夜使用只需花费1便士。目前,电热毯已经是该网站的首页推荐商品。
中国的电热毯▲▲▲斯万买的电热毯单条出口价格在40欧元左右,来自一家瑞典厂商,它在全球有三十多家代工厂,有一小部分产品来自中国山东省潍坊市。老梁是这儿一家电热毯工厂的负责人,2022年初,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起伏。他告诉本刊,欧盟来的订单往往农历年过来,3月开始生产,到夏季来临前已经确认订单、基本完成供货,今年农历年刚过,老梁厂子里各方过来的的面料单量就比过去翻了近一倍,“我当时就觉得,今年稳住了。”
9月,欧洲高纬度地区逐渐入冬,市场需求“爆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数据显示,1-8月,中国对欧洲的供暖设备总额49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5%。仅8月份,就有225.4亿件相应产品交付欧洲市场,总价值约为700亿美元。不过,在诸多供暖设备中,电热毯并不是此次爆发最迅猛,出口需求最强烈的产品,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也对近期“中国电热毯席卷欧洲”的新闻感到意外。宁波东西芳家纺用品设计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代加工厂,每年出口欧洲的电热毯数量约三四十万条,厂里外贸工作的负责人祝康告诉本刊,作为主要目标客户为“欧洲的那些中高端客户”的代工厂商,他们今年的增长量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么夸张”,现在为止,厂里只比过去多收了四五万份订单,他判断,真正增长量飙升的可能是那些浙江当地或者北方地区的小厂商。图|视觉中国
当时他发现,除了传统的亚洲市场外,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的北美地区一直是电热毯的重要消费区,一些大型医院和疗养院,往往会把电热毯作为医疗护理服务的一部分。事实上,早在这次“抢购”之前,欧洲和澳大利亚已经业内被视为下一个电热毯消费地。调研机构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发布报告,从2016年到2021年,欧洲、英国和澳大利亚电热毯的出货量以5.2%增长,他们估计,2022年到2031年这一增长率将达到6.6%,三地的市场价值也将从2020年的21.1亿美元升至2031年的37.6亿美元。
图|pixabay
图|Sleepseeker官网
她肯定了祝康的判断,当地立足于欧美中高端市场的电暖器企业目前情况基本平稳,而一些价格低、生产周期短的电暖器厂家反而以快销品的优势促进了销售额的提高。
图|pixabay
老梁发现,完成基本市场普及后,在海外,层出不穷的特色电热毯正在被研发出来。过去几年,绝缘力强、保暖效果好的超细纤维羊毛毯是东莞等地代工厂生产的重点产品。紧接着,低压充电毯、电池毯、防污毯和可以机洗的新面料也在中高端市场带起了一波流行。2021年后,Beurer等德国品牌开始研发更具针对性的老年护理毯,这些都让重代工、轻研发的中国厂商感到毛利下降的压力。
亚马逊上售卖的电热毯截图
压力之下,祝康的想法多少有点悲观,他担心今年欧洲需求激增带来的商机不过就像一场风,“一吹就过去了,并不会带来长久的改变”,关键还得立足技术本身。
老梁积极一些,他认为,虽然利润不多,这一波欧洲能源危机的“红利”起码能帮中国企业再打开一点局面,如此才能腾出手来继续做研发。这些工作不仅涉及能效的提升,“比如很多品牌推广的8小时只要1便士的超低能耗毯”,还要像很多“车用毯”“旅行毯”一样抓住具体的应用场景,向当地的消费者取取经。
去年,老梁的厂子开始自己生产调温器,这是他以往从来没有涉及过的领域。以前对于这些电器件,他们往往要到外地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因为疫情原因,现在很多元件生产和运输都不及时,因此他收购了当地一个小铸造厂,准备自己招人试一试。
调温器是电热毯的核心部件,它决定着电热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国内生产厂家使用的调温器复杂程度参差不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生产日用电器的厂家的产业链中也会涉及电热毯。而想要出口欧洲则需要满足CE、ROHS等认证,CE认证有效期五年,其它认证有效期大多为一年。因此,当这次大量的需求订单进入国内时,机会并未落在产量相对饱和、受众定位中高端的厂商头上,而是像优特康这样,拿到了欧盟认证、平常又不将电热产品出口当作主营业务的小厂商寻到了机会。
至于欧洲的过冬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低收入人群。
《权力的游戏》剧照
根据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的数据,荷兰有55万家庭生活在“能源贫困”之中,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将原本低收入的7%以上用于电力和天然气费用。9月,半岛电视台采访了一位来自荷兰北部的居民,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早已习惯了快速淋浴,用烤箱而非炉子做饭——因为电比煤气便宜。今年冬天,她决定尝试完全不开暖气,仅凭电热毯过冬。因为荷兰两大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商把标准合同的年度费用提升到了之前的两倍还多,远远超出了政府最近刚刚下发给低收入家庭的一次性能源补贴。
“加热自己,而不是加热空间”,4月,MoneySavingExpert网站的创办人马丁刘易斯提出一系列“一周不开暖气”的省钱小窍门,包括电热毯、加热的USB手套、暖手器和电热衣,分享结束后,他说:“发布这些指南,我心里很难过,但我的邮箱里已经塞满了那些无法支付能源账单的人们的绝望求助,我必须帮助他们。”
欧洲能源危机下,很多家庭开始用传统取暖设施取暖(图|pixabay)
而斯万告诉本刊,尽管电价上涨许多,他并不准备完全回避使用集中供热设备,尤其是亲人和朋友来探望的自己的时候,他一定会打开暖气开关,但如果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他也想像祖父母那样,试试和“心爱的小毯子”过冬是什么感觉:“几代人之前,人们穿着保暖衣和套头衫,抱着暖水袋度过冬天,如今我们也可以学着回到过去。”
排版:红蛋/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