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吴 温 通讯员 郭旭梅)钢花飞舞、热浪滚滚8月12日,河钢石钢炼钢厂3号精炼炉平台一片繁忙精炼炉正在生产的是供国内知名汽车零部件客户的高端轴承钢乙班3号精炼班长刘丁熟练地打开“温度控制模型” 系统,在系统里输入压钢时间、精炼周期、钢包空置时间等关键指标,系统自动推荐出上钢温度值。
“以前在生产高端钢种时,职工总是担心炉次间的温度相差大而影响铸坯整体质量这个系统对职工来说就是一个智能‘小助手’,自从有了这个温度控制模型系统,我们精炼炉的终点温度能够控制在±3℃以内”刘丁高兴地说温度是钢种冶炼的“生命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着过程温度的稳定性。
精炼工序负责给连铸提供稳定合格的钢水,温度的稳定是产品稳定的基础以前在冶炼过程中,上钢温度主要根据工艺卡推荐的温度和职工经验来判断,容易导致终点温度控制有偏差为了追求整体温度的稳定性,缩短炉次间的温度差,精炼工段乙班职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控制温度的方法。
刘丁带领该班职工先后想了好几套方案都没有成功,大家经过多次摸索后,提出建立一套温度控制模型系统总体思路就是“将经验值数据化”,他们首先梳理统计,把影响温度的主要条件大概分为钢包空置时间、中包状况、底吹强度、精炼周期、保温剂加入量、连浇顺序6项,然后根据不同钢种设定精炼过程的升温速率,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实际应用中只需要输入影响精炼温度的6项现场条件,系统就会自动推荐出上钢温度这是一项较为复杂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今年初,该班在前期需要把钢种按照钢种特性分为:优碳钢、合金结构钢、齿轮钢、易切削非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等6个大类,然后把每一类钢种近2年冶炼的近万炉数据整理到一个系统里,形成原始的参考指标。
根据每一类钢种升温曲线计算出此类刚的升温速度平均值,形成一套温度控制模型系统,职工使用时只需要输入6项条件,系统就能自动推荐合理的上钢温度“该系统不仅能给我们推荐上钢温度,还能帮助我们在冶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该班职工介绍说有一次该班组在冶炼27SiMn钢种时,当班钢包情况较差,根据生产需要还要投入更多的新包,生产难度较大当职工把各参数和条件输入系统后,系统推荐的上钢温度是1580℃,然而在浇铸过程中,职工发现温度仅能达到1527℃左右。
经过严密排查职工发现,原来是由于当包的中包状况较差导致温度与预判温度有偏差,随后职工及时调整相关参数调整后,职工根据系统推荐的上钢温度冶炼完全符合工艺温度要求,当日生产的9炉产品温度全部合格“自从有了这个系统,乙班的中包温度合格率明显提升。
1月至7月,工段的中包温度平均合格率在84.12%,而乙班3号精炼使用温度控制模型,中包温度合格率在91.25%,远高于平均水平”精炼工段乙班班长张润涛对乙班3号精炼炉职工创新建立的这一系统点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