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与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出版基金资助的《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一书公开发售了,作者为许军、暴景阳、于彩霞本书由测绘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和微信平台均已上线,定价为。
70.4元,欢迎大家扫码购买!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水深测量与水下地形测量中的水位控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位控制的基本原理;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的传递确定技术;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扩展、算法设计,海岸线定义完善;传统水位改正方法的模型参数求解、时空规律,实施条件与评估方法;中国近海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的实施方法以及实例分析;中国近海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水位控制方法在航海动态水位保障、遥感测量模式下的海岸线推算等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基于
GMT的潮汐图件制作》、《水位数据管理与计算》与《多站水位改正》软件的功能、技术特点等简介本书可供海洋、测量等领域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作者简介本书第一作者许军,男,1981年生,江苏盐城人,博士,毕业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潮汐、水位控制、精密潮汐模型与深度基准面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或行业)科技奖励3项。
前言水深测量(或水下地形测量)是海道测量的核心工作,受海洋潮汐的影响,测量直接获得的是与时间相关的瞬时水深水位控制的目的是消除瞬时水深的该时变特性,通过验潮站采集水位变化、确定平均海面与深度基准面等参考面的位置、以水位空间内插方式计算水位改正数,将瞬时水深改正至平均海面或深度基准面起算的稳定水深。
习惯上,水位控制也称为水位改正或潮汐改正水深测量可分解为定位、测深与水位控制等三个测量技术定位与测深具有典型的技术牵引特征,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定位和测深工作组织实施的复杂性目前,定位都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而测深都是基于单波束与多波束测深系统,相应的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已趋于成熟或者同质化,正常情况下人为因素已不是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而水位控制需要根据测区的潮汐规律与特点进行周密的论证设计,勘察确定合适的水位改正方法、验潮站布设的数目与位置、基准面传递确定方案等,人为因素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近海,特别是渤海与黄海是世界上潮汐变化最复杂的典型海域之一,存在多个无潮点,潮汐类型多变,潮差普遍较大。
同时缺乏水位数据处理、水位改正数计算等水位控制相关的成熟、标准化软件,以及水下地形测量对成果精度要求的提高等原因,使得水位控制在水深测量作业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称其为制约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不为过。
水位控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其重要性并不匹配,水位改正方法、基准面确定等方面虽已累积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在成果形式上,除了学术论文,常以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形式概述于水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海道测量或海洋测绘等著作中。
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水下地形测量的水位改正效应研究》与《基于LiDAR数据的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近年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水深测量或水下地形测量中的水位控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创新提出了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完善与算法设计,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基准面确定与水位改正方法,构建了中国近海高精度、实用化的精密潮汐模型与深度基准面模型,提出并实践了水位控制在动态水位保障与海岸线推算等方面的拓展应用。
本书整体上体现了海道测量水位控制方向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了较完备的水位控制理论体系,补充完善了海洋测绘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通过大量的实例,给出了各相关技术的适用条件、实施方法与精度指标,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目录第1章 绪论§1.1 水位控制的地位与作用§1.2 水位控制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第2章 水位控制的基本原理§2.1 海洋潮汐原理概述§2.2 水位数据预处理§2.3 水位改正方法§2.4 水位控制的实施步骤与要求
第3章 平均海面的计算§3.1 平均海面的定义§3.2 平均海面的稳定性§3.3 平均海面传递技术§3.4 传递方法的实例比较§3.5 同步改正法的误差分析§3.6 短期距平的比例关系§3.7 精度指标与精度评估
第4章 深度基准面的计算§4.1 深度基准面的定义§4.2 深度基准面的稳定性§4.3 深度基准面传递技术§4.4 略最低低潮面比值法分析§4.5 潮差比法分析§4.6 最小二乘拟合传递法分析§4.7 差分订正法分析
§4.8 最低潮意义不一致问题§4.9 精度指标与精度评估第5章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计算§5.1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5.2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算法§5.3 算法的论证§5.4 海岸线定义及试验§5.5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稳定性
§5.6 平均大潮高潮面传递技术§5.7 我国沿岸部分长期站的结果第6章 传统水位改正法§6.1 数学模型§6.2 模型参数的时变规律§6.3 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佳同步时长§6.4 模型参数的时效性§6.5 模型参数的空间插值
§6.6 水位改正中隐含的基准面空间内插§6.7 实施条件与评估第7章 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7.1 原理§7.2 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7.3 成山角定线制实例分析§7.4 粤东定线制实例分析
§7.5 渤海海峡实例分析第8章 拓展应用与辅助工具开发§8.1 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8.2 航海中的动态水位保障§8.3 遥感测量模式下的海岸线推算§8.4 《基于GMT的潮汐图件制作》软件§8.5 《水位数据管理与计算》软件
§8.6 《多站水位改正》软件参考文献购买方式可扫描以下的二维码下载购买:⒈京东平台
⒉微信平台
1END1
相关阅读推荐海测讲坛▏许军:水位控制实施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征文展示▏许军等:航海中的动态水位保障论文专区▏海道测量规范中水位控制部分修订的要点海测课堂▏暴景阳:海洋测绘基本知识探讨作品展示▏暴景阳:关于海洋测绘的几点思考
标准宣贯▏新版《海道测量规范》主要修订内容及其依据说明
公众号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912916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