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积极稳步推行火葬和生态安葬,革除丧葬陋俗,倡导移风易俗,不断规范殡葬管理,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措施,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2021年12月,古城区公益性生态安葬点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古城区建成的第一个公益性生态安葬点在这里划定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坑葬等区域,工作人员会根据丧属需要,将逝者骨灰安置到丧属指定的葬区内据丽江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李晟介绍,公益性生态安葬点的建设,满足了部分民族传统的火化安葬方式,同时更好地切合殡葬改革节地生态安葬这一主题。

从土葬到火葬,再从火葬到生态葬的跨越,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也更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我市,传统殡葬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助长了盲目攀比之风,增加了群众负担。
自2019年10月云南省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扩大殡改成效,在关停非法制售土葬碑及在火化区制售棺材场所同时,加大活人墓、大墓、豪华墓整治力度,并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倡导,让全市火化区火化率逐步提高,节地安葬逐渐被老百姓接受。

“目前火化区综合火化率达到了100%,火化也得到了我们市民的接受,对于‘三沿六区’的大碑、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的整治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晟说道据了解,在强力整治的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市、县公墓、殡仪馆和村组集中安葬区、农村节地生态火葬场建设进程,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殡葬改革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进惠民殡葬,减轻群众负担,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图片来自今日永胜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华坪县),35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4个民间生态火化场,有效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问题,集中安葬基础得到了夯实“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专项整顿,继续对丽江境内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开展好宣传动员,让移风易俗节地生态安葬深入人心。
”李晟说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节气轮回,又是一年清明如果说祭奠和踏青是古人赋予清明节的内涵,那么,传播文明则是今天人们赋予清明节的新内涵文明丧葬、文明祭扫,让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环保的新风尚


记者/木红豆编辑/林 彤责编/和众学新闻热线/0888—5122344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