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朝总共16位皇帝,若要论权术的运用,桂冠非要落到嘉靖皇帝头上不可。
此人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依然正常往前运行。
但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此帝评论甚低,曾在1964年5月评论嘉靖皇帝:“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做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在下认为,伟人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只要翻开明史,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嘉靖皇帝有四大问题,对国家、对百姓、对发展影响太大。
1、前期励精图治,后来炼丹修道,不理朝政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亲堂弟。
本来,这个皇位与他无关,他们一家作为兴献王的家属,在湖北钟祥过着舒服的小日子。
可是,明武宗去世后,彻底打乱了朱厚熜平静的生活,因为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如此情况下,只能在堂兄弟当中选出接班人了。
在众兄弟当中,论年龄,论学识,论礼仪风度,已经接任兴献王的朱厚熜最为突出了。
于是,各种运作之下,朱厚熜在一脸懵逼中坐上了皇位。
那时,他仅仅15岁,还是虚岁。
不要小看古代的15岁,早熟得很,不仅仅是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了,思想上也比现代同龄人早熟。
当了皇帝之初,少年朱厚熜就表现出了巨大的能量,他清除武宗时期的弊政,他给百姓减轻赋税,他倡导节俭度日,他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
一系列的举措,让朝廷风气焕然一新,让文武百官感觉到了王朝还有无尽的希望。
在上任之初,少年嘉靖最负盛名的一件事就是“大礼仪事件”,他用他的倔强,硬是不顾杨廷和等人的反对,将自己死去的老爹追封为“兴献帝”。
这给大臣们提了个醒:老子是皇帝,老子也是有底线的,谁也不要试图惹怒我的底线!
除此之外,对于宦官,朱厚熜也是进行了抑制,让前朝刘瑾般的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
还有,他对各地的藩王做出了一些规定,并颁布实施了《宗藩条例》。
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代明君的雏形,颇有朱棣转世的味道。
这个世间,怕就怕,好的事情不能持久。
看似很有潜质的嘉靖,终究未能走出历史中的那个俗套。
看到各方面稳定了,他玩起了自己的小爱好:修道、炼丹!
关于道教,这是嘉靖的湖北老家都较为信奉的,他的父母尊信道教,当地的亲戚朋友也信道教,当然,他也信。
作为皇帝,嘉靖希望臣子们都能信道教,谁若有二话,那就有好看了。这就是牛不喝水强按头。
而在嘉靖皇帝那里,写青词(道教中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技能。
严嵩就擅长于此,而他的儿子更是擅长。
因为此,严嵩长期讨得嘉靖皇帝的欢心,独掌朝政,兴风作浪,麾下的支持者无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另外,道教追求一个长生,途径除了修心养性,往往是通过炼丹来进行。
因此,嘉靖皇帝对炼丹也是特别痴迷。
对道教的痴迷,让嘉靖在位的后二十多年,基本不上朝。想一想,一个帝王这样工作,如果还能走向鼎盛,那才怪了!
于是,嘉靖中晚期出现了如此的境况:兵备废弛,财政拮据。东有倭寇不断骚扰,北有鞑靼贵族入侵。整个朝野上下,一片腐败不堪。
这是嘉靖皇帝的第一个不足之处。
2、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加重了民众负担
地主就是地主,虽然朱厚熜曾经节俭过,但一切稳定之后,作为皇帝的他开始搞起了事情,他要大修宫殿,他要好好修一些道观。
如此,宫中所用银两大比例增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不堪重负。
那就压缩开支。
在嘉靖这里,有些必要的开支压缩不了,比如炼丹的费用,比如祭祀的费用,比如修建宫殿、道观的费用。
那就削减军费。
大幅度削减军费,一定是一种最蠢的办法,因为连军人都无心作战的时候,朝廷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嘉靖不是一个十足的糊涂蛋,他是有智商的。因此,削减部分军费之后,嘉靖皇帝让加大赋税,填补各方面的亏空。
如此,老百姓身上的担子就加大了。
任何时代,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能吃饱饭,能有衣穿,能有房住,他们一定不会反抗朝廷的。
但嘉靖晚期,显然,老百姓的日子比较艰难了,反抗如火如荼,这让当时明朝的统治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看似嘉靖的权术玩弄得好,实则就是一个没有格局之人,比起祖先朱元璋、朱棣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3、玩弄权术,搞各种平衡,官员费心费力
嘉靖一朝,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嘉靖很会玩弄权术,搞各种官员之间的平衡。
他让下面的人互相斗来斗去,他居中掌握大权,操纵大臣们的前途。
因此,就有了严嵩、夏言、徐阶等人之间的长期斗争。
嘉靖皇帝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同时,对于不听话的大棒伺候。
所以,在嘉靖时代,会写青词是加分项,会阿谀奉承是加分项,会表现是加分项,至于那些正直且做事认真的人,机会不多,真的不多。
嘉靖让朝臣的门户之争愈演愈烈,这也为明朝后期的党争开启了先河。
一个精心玩弄权术的人,势必会忽略什么是最重要的。
嘉靖时代,百姓的生活,边防的稳定,军队的演练,商业的促进,才是他应该致力于做的,才是他应该致力于抓的。
可惜了,嘉靖皇帝拥有让大明更加辉煌的机会,但他错过了。
4、对海禁政策顽固坚持,阻碍了对外贸易和发展
嘉靖一朝,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同时,在商业方面做错了两件事。
一是,明朝已经有手工业兴起的趋势了,可是,对于这样的变化,嘉靖等人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导致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一句话,他的思维里除了权术,就是认为华夏就是个农业社会,要以农为本。
二是,顽固地进行海禁政策。
在嘉靖时期,全球已经进入大航海时期了,嘉靖坚持海禁政策,这样做的后果实在可怕。
第一,让沿海百姓日子难过。第二,错过了和世界充分接触的机会,就此错失发展良机。
不得不说,比起那个让郑和下西洋的祖先朱棣,嘉靖皇帝的格局实在小得可怜。
有时候,就怕掌权者没有作为,糊里糊涂度日,如此,跟着遭难的是国家和百姓。
嘉靖皇帝的时代,内忧外患都是存在的,虽然不如后期的万历皇帝时期严重,更不如崇祯年间的大厦将倾,但是,事情是有先后逻辑顺序的,如果嘉靖始终励精图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明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在当时嘉靖皇帝的眼睛里,只有两块:一是如何更好地炼丹修道?二是看权力还在不在手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惜,嘉靖皇帝受格局所限,只能如此了。
毛泽东是个明史爱好者,对大明的各代皇帝都有极其准确的评价,伟人评价最好的明朝皇帝,自然是朱元璋和朱棣,而对嘉靖皇帝的评价不太高,甚至,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都是好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
除了对嘉靖皇帝有“炼丹修道,昏庸老朽”的评价外,在阅读《明史.杨爵传》时,毛主席还评论了四个字:靡不有初。
这四个字评价的不是杨爵,而是嘉靖皇帝,因为杨爵在嘉靖年轻时上过关于民生的奏折,嘉靖很重视,中晚期上了关于民生的奏折,嘉靖皇帝就不管不顾了,仿佛突然看不见了似的。
“靡不有初,鲜有克终”是出自《诗经》里的话,意思是要前后一致,要有始有终,可惜,嘉靖帝朱厚熜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前后不一致。
写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嘉靖皇帝是个玩弄权术的大家,但是,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皇帝。
他不好色,也不是很暴虐,但他不重视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对边防和军队的重视也不够,这样的人怎么能算一个好皇帝呢?
回头看,伟人对嘉靖皇帝的评价很是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