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九族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惩罚方式,一人犯罪,亲友乃至整个族群都会受到牵连。这种极端的惩罚措施,通常只用来对付犯下重罪的人。然而,也有一些昏庸的君主会滥用这种惩罚,导致无辜的人群遭受到了无理的灾难。
历史上记录了很多遭受诛九族惩罚的案例。但是在诛九族之上,还存在一种更严酷的惩罚方式,即诛十族,而遭受这种惩罚的人则极为罕见。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被诛十族的例子寥寥无几。其中有一位遭受此刑的人,他的经历格外引人注目,他既未曾触犯严重的罪行,如祸国殃民或贪赃枉法,他甚至是一位极具才干的人士。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因何而遭到了诛十族的惩罚?隐藏在这其中的,又有怎样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故事呢?
一、聪慧过人,小有大名
1357年,方孝孺诞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便聪慧过人,5岁能诵诗,10岁便能作文,受到“小狀元”的称誉。
方孝孺头脑聪明,性情沉静,说话做事不像普通孩童那样稚嫩。他眼神灵动有神,经常把鼻子埋在书中,无不研读。
亲友们见他这样,就说他是“小韩愈”。韩愈是唐代大文学家,代表作有《运斗赋》等,深得唐玄宗喜爱。人们这样比喻小方孝孺,意在赞赏他的聪慧和学识渊博。
方孝孺不贪玩,整日钻研书本,别的孩子在院中嬉戏,他却在屋内一坐就是一天。每每见他认真读书的模样,邻里们都夸奖他勤奋好学,必成大器。
方孝孺不仅学习刻苦,为人也十分踏实稳重,不像其他孩子那么稚气。他言谈举止果敢大方,见了长辈从不惊慌,遇到难题也不轻言放弃。
这样聪慧过人、朗朗上口的方孝孺,在本地已小有名气。乡亲们都说,方家养了一个神童,他的名字迟早会出现在金榜上。
二、博览群书,奋强学习
方孝孺8岁时,便开始认真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他碰到不懂的地方,就请家中长辈为他讲解,直到弄明白意思。
学习之余,方孝孺也不忘锻炼身体。他早起便在院中练习武艺,进行拳击、长跑等活动,强健体魄。随后再洗漱完毕,沐浴更衣,然后安心朗读。
到了20岁时,方孝孺已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子集各家著作。他学识渊博,可以对古今人物进行比较,看破事理的本末。
明太祖朱元璋曾点评方孝孺说:“此儿才高,非常人所及,必为我朝之栋梁。”
方孝孺勤奋学习的态度,也影响着身边的弟子。他开办书院讲学,并告诫学生们要刻苦钻研,切忌安于现状。
方孝孺说:“我每天睡前,都要反省白天学到了什么。就像打铁要反复锤炼,人要进步也需要不断学习。”
他还告诫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多到社会上走走,才能开阔眼界。方孝孺自己也经常外出游历,目的是劝善惩恶,发现民间疾苦。
三、朝见明太祖,器宇轩昂
1382年,方孝孺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有幸进入京城应考。他积极准备,希望可以出人头地,为社会做些实事。
一次,明太祖朱元璋突然传唤方孝孺面圣。当时他才25岁,沉着应对,丝毫不因为紧张而失态。
朱元璋询问他时政国策,方孝孺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引得明太祖连连点头。
明太祖见方孝孺仪表堂堂,言辞不卑,气度非凡,十分欣赏他的才学和胆识。
次日,明太祖对群臣称赞说:“昨日见到方孝孺,他器宇轩昂、风度翩翩,又学富五车,确实非常人可比。”
朱元璋决定先把方孝孺送回乡里,待几年后再召他入京为官。
他嘱咐太子朱标说:“方孝孺品德高尚,必成大器,你日后务必延揽他为助手。国之栋梁全靠这样的人才。”
四、遭谗陷害,明太祖释放
方孝孺回乡没多久,就遭到一个诬告陷害。谎称他谋反的奏折呈到朱元璋案头,明太祖大怒,立即派人将方孝孺押到京城。
方孝孺并不知情,被押解到京城后,还一头雾水。
明太祖询问此事时,方孝孺悲愤地说自己遭人陷害。他请求明太祖派人彻查,一定会找出真相。
明太祖听罢,相信方孝孺并非谋反。他当即下旨释放方孝孺,并严惩谣造此事的奸人。
次日,明太祖召见方孝孺,确定他无罪后,为他平反昭雪。
明太祖赞赏地说:“方孝孺心志如铁,绝不可能做反叛的事。朕判断没有错。”
这件事让明太祖更看重方孝孺的为人。他决定亲自提拔这样忠诚正直的良才。
五、明惠宗信任,深得恩宠
1398年,明太祖驾崩,其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宗。明惠宗即位后,立即起用方孝孺担任翰林院修撰。
明惠宗经常召见方孝孺商议国事,对他的才华和忠心深为倚重。朝中每遇疑难问题,明惠宗都要请教方孝孺的意见。
如1409年爆发靖难之变时,明惠宗就全数采纳了方孝孺的建议,决定固守京城,等待援军到来。
方孝孺也不辱使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鼓舞军民士气。他晝夜兼程,操劳过度,也在所不惜。
方孝孺忠心耿耿,得到明惠宗的高度信任。对此,朝中某些小人暗地里嫉视方孝孺。
但明惠宗不听外界造谣,他更信任方孝孺这个出生入死的心腹。
六、筹谋靖难,屡战屡败
朱棣看明惠宗马政不修,起兵叛变夺位。方孝孺积极协助明惠宗筹谋对策。
起初他建议,先稳住朱棣,然后从侧面出其不意袭击。但这计策未成功,朱棣仍我行我素。
方孝孺又设计离间朱棣和其子朱高煦,想让他们相互猜忌。谁知此事也被朱高煦看穿,将信件呈给朱棣。
后来明军多次在方孝孺策划下出战,也未能击退朱棣军的攻势。京城危在旦夕。
方孝孺虽然谋略不足,但他勇气可嘉。在军心涣散之时,他还在四处奔波,鼓舞士气。
许多文臣建议明惠宗离开京城避祸,但方孝孺坚决反对。他决心与京城共存亡。
不久京城沦陷,明惠宗自焚,朱棣入主帝位。他传召方孝孺到宫中,要他写诏书承认自己合法地位。
方孝孺穿着孝服,哀哭着出现在朱棣面前。他痛心疾首地说:“陛下何苦篡位夺权,置我主于死地?”
朱棣见方孝孺哭得那么伤心,心中很不舒服,但还是温言劝他:“朕只是想辅佐年幼的皇帝,像周公一样扶持成王。”
方孝孺冷冷问他:“陛下既称周公,请问成王在哪里?先帝的儿子们又都何在?”
朱棣被问得哑口无言。左右忙递上文书与笔墨,请方孝孺写诏书。
方孝孺一把抓起文书狠狠摔在地上,哽咽道:“就是杀我灭族,我也绝不为贼抄写任何字句!”
七、正气死谏,遗志永留
朱棣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方孝孺十族悉数灭门。为彰显他的残忍与绝不容忤,朱棣还将方孝孺的亲戚、朋友也一并诛杀。
方孝孺不惜十族性命,只为守住一片忠心。他大义凛然的气节,让后人钦佩不已。
方孝孺去世时,才45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忠君爱国”的道义品质,是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忠臣典范。
如今,方孝孺的雕像屹立在南京鸡鸣寺,示后人追思忠贞的大臣。方孝孺正气磊落的精神,也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方孝孺一生正气,忠心报国,即使面临十族被杀的威胁,也从未屈服或改变初衷。
他不畏强权,耿耿忠心,是古代难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