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是曹魏第二代皇帝。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庙号在两汉时期的含金量很高,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加庙号。像"文景之冶"的汉景帝就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从唐朝以后,庙号才大大贬值;不论什么阿狗阿猫糊涂昏庸的皇帝也都有了庙号。曹睿的庙号和谥号都是自己生前给自己加的。这是一种以皇权破坏规矩的事,非但没有任何荣光可言,反而贻笑千古。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曹睿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恐怕一旦自己过世后,后人不肯给自己上庙号;或者加上恶谥、似褒实贬的谥号。作为帝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有何事求而不得?所以身后名声便成了最关注的事情。不过,曹睿谥号虽然叫"明皇帝"。同样是明皇帝,他比汉明帝差远了。在我看来,名不副实。就"明"字而言,他既没有自知之明,又没有识人之明。但凡有一点自知之明,那绝对不会昏头昏脑的给自己上什么庙号、谥号。至于识人之明就更差远了。同时期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扶辅傻瓜皇帝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曹睿托孤的两个顾命大臣,其中之一曹爽,草包将军;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劣马恋栈豆,不堪一用。另一个司马懿狼子野心,以后直接夺权篡位。至于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祖,在太庙中的牌位万世不祧。以下其余的皇帝德行显箸的称为宗。正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功是开国肇基之功,德是守成冶世之德。天子七庙,一旦皇位传的年代多了,皇帝祖宗牌位超过了七个。除了祖的牌位不变之外,就把亲糸最远的那个宗的牌位迁到祭祀远祖的祧庙中。祧庙的祭祀典礼远远不及太庙。太庙是最高规格的祭祖典礼。曹睿恐怕以后自己从太庙里迁出去,所以也把自己庙号定为祖;百世不迁、万世不祧。实则是曹睿真的是想多了,曹魏享国四十五年,传了五帝就被晋篡位。远远没达到太庙里摆满七块牌位就亡国了。结果曹魏五位皇帝中就出现了三个祖。(太祖武皇帝曹操、世祖文皇帝曹丕、烈祖明皇帝曹睿)以后的大一统朝代庙号很少出现三个祖的。唐朝二十一帝,祖只有一个;那就是:唐高祖李渊。宋朝十八帝,祖也有宋太祖一位。元朝十五帝有两个祖,太祖铁木真和世祖忽必烈。明朝十六帝也有两个祖,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清朝十二帝出现了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圣祖玄烨。至于宗,唐以后的朝代只要当过皇帝就是宗。即使当时没有的,以后也会追尊上庙号。之后东晋史学家孙盛曾批评曹睿道:“夫谥以表行,庙以存容,皆於既没然后著焉,所以原始要终,以示百世也。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昔华乐以厚敛致讥,周人以豫凶违礼,魏之群司,於是乎失正。”意思是说,谥号是表扬死者德行的,庙号是为了建庙保存遗容的。都是死后才能获得的,从来没有违背祖制,没死就提前为自己选择好的庙号、谥号自我尊崇的。魏国朝廷君臣不讲规矩,干的都不是什么正事。
生前给自己上庙号、谥号的皇帝——曹睿
admin
2023-09-29 10:21:55
浏览量:2
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