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双入对的鸳鸯并不恩爱?动物的“一夫一妻”制可没那么简单!北京科学中心2020-06-21 18:23北京科学中心2020-06-21 18:23

admin 2023-10-01 13:21:44 浏览量:1
问题描述:
最佳经验
提起动物中的恩爱模范,大家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鸳鸯。自古,成双成对的鸳鸯就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正所谓“愿做鸳鸯不羡仙”嘛。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投票给大雁或企鹅,它们和人类相似,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极少更换配偶,比起只在“蜜月期”形影不离的鸳鸯,自然是更加“恩爱”。
不过,这些动物真的那么“恩爱”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动物的婚配制度。
动物的婚配制度(mating system)指的是动物种群中,个体为获得配偶而采取的一种普遍行为对策。
简单来说,动物婚配制度就是动物怎么找到配偶,与配偶建立怎样的关系,如何哺育后代等,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产生的固定模式。
通常,婚配制度分为单配制(monogamy)和多配制(polygamy)。其中,多配制又可分为一雄多雌制(polygyny)、一雌多雄制(polyandry)和混交制(promiscuity)。
可能你会认为,单配制类似于“一夫一妻”制,选择这种婚配制的动物更恩爱。然而,动物的婚配制度真的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你以为的“一夫一妻”
除了我们人类,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就是单配制的动物并不在少数,约90%的鸟类(例如:大雁,企鹅)和3%的兽类(例如:草原田鼠,夜猴)选择了这种婚配制度。
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
巴西夜猴(Aotus vociferans)
采用单配制的动物,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之间往往会结成配偶关系(pair-bonding),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而且,多数单配制的拥护者会选择双亲共同哺育后代。
看到这儿,可能你会认为单配制动物既然选择了“一夫一妻”共同组建家庭的模式,那就肯定会相伴终身,不离不弃。然而,动物们的“一夫一妻”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单配制动物之间的配偶关系可维持终身或几个繁殖季节,也就是说,动物的“一夫一妻”制,时间限制是很短的,只要在一次繁殖周期中只忠于一个伴侣,就属于单配制的范畴。
实际上,单配制动物中可以做到终身“一夫一妻”的寥寥无几,多数只是在一个繁殖周期中伉俪情深。下一个繁殖周期虽然依旧夫妻恩爱,但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配偶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鸳鸯,在繁殖季节出双入对,令人艳羡。然而,一旦雌鸟产卵,雄鸟就会玩失踪,完全不参与育雏。
而且,鸳鸯的配偶关系并不会维持终身,在下一个繁殖季鸳鸯往往会寻找新的伴侣。可以说,用鸳鸯象征爱情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相比鸳鸯,企鹅夫妻更加恩爱,不仅夫妻双方会齐心协力共同哺育雏鸟,而且一些种类企鹅的配偶关系可维持终身,可谓自然界的一股清流。
一雄多雌
据统计约2%的鸟类和94%的兽类都采用了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比如我们在纪录片中常见到的狮群,它们的婚配制就是典型的一雄多雌。在狮群中,雄狮往往单独占有狮群中全部的成年母狮。
草原上的雄狮
一般认为,一雄多雌制的成因多与动物哺乳后代的方式有关。采取这种婚配制度的动物,多是雌性个体哺育后代,雄性个体很少参与育幼
即使在某些物种中(例如:狮子),雄性也会对后代提供帮助,但这类帮助往往是通过保卫领地不受侵犯,为后代提供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等间接的方式实现的。
一雌多雄
与前两种婚配制度相比,一雌多雄制在昆虫中更常见。在这种婚配制度中,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周期内会与多个雄性个体交配,而哺育后代的责任往往是由雄性个体承担。
例如,在一些社会性昆虫中,单个雌性(如蜂后或蚁后)总是与很多雄性(如雄蜂或雄蚁)交配,这样可以提高群体内部基因的多样性,使整个群体抵御病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当然,一雌多雄制并不是仅存在于社会性昆虫,一些鸟类也选择了这种婚配制度,如矶鹞(Actitis macularia)。
矶鹞
矶鹞的雌鸟产出的卵较小,对它们而言,生殖代价相对较低。不过,与之相对应,后代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对雌鸟而言,多产卵是保证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常,雌性矶鹞会与雄性待在一起一段时间,等产下至少3枚卵,就会将卵交由雄性矶鹞负责孵化,自己则会离开,寻找别的雄性继续繁殖后代。
在一雌多雄的婚配制度中,雄性个体对哺育后代的投入往往较高,这也让雌性个体获得了更好的繁殖效果。
奇怪的多雌多雄
多雌多雄是包括多个雄性个体和多个雌性个体的一种动物婚配制度。在这种婚配制度下,雌雄个体之间一般不形成固定的配对关系,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组配对关系。
以地中海猕猴(Macaca sylvanus)为例,在繁殖季节,雌猴总是会不断寻找新的雄猴进行交配,雄猴自然也会拥有不止一个伴侣,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固定。
岩鹨(Prunella modularis)之间的配对关系却相对固定,雄鸟常常同时参与多个雌鸟的领地保卫工作,而雌鸟的领地内会有2只或更多雄鸟常驻,为雌鸟提供帮助。
林岩鹨
对于雄性而言,选择混交制或许是为了减少同类之间的相互攻击,对于雌性而言,多雌多雄制可以为繁殖成功提供较大的保障。而且,这种婚配制度能有效防止雄性“杀婴(infanticide)”事件的发生。
其实,上述几种动物婚配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动物可能会根据环境不同,调整婚配制度,或者同时采用多种婚配制度。比如上文提到的岩鹨,它们的婚配体制就非常多样,上述4种婚配制度都可以观察到。
动物无论选择哪种婚配制度,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繁殖成功率,维系种群的发展壮大。
举报/反馈

资讯来源:http://www.xxyiy.cn/news/show-264.html

sdfsdf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