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的事物往往有很小的开端。对于始新世时期生活在北美和亚洲的体型巨大、形似犀牛的食草哺乳动物雷龙来说,情况确实如此。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雷龙最初是狗大小的动物,但后来大多数物种进化得几乎和大象一样大,而且它们进化得相对较快,因为较小的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事实上,雷龙可能还没有达到它们能长到多大的极限。科学家周四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它们没有因为环境变化而全部灭绝,它们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物种。
野马是现代犀牛、马和貘的近亲。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数据,那里的大多数野马体重都超过2200磅(1000公斤),最大的野马生活在南达科他州的荒地上,高约8英尺(2.4米),长16英尺(4.9米),鼻子上长着巨大的y形角。
公园管理局说,“雷兽”这个名字是由古生物学家奥斯尼尔·查尔斯·马什在19世纪创造的,灵感来自拉科塔人口述的关于剧烈雷暴伴随着巨人的历史。
已知最早的雷龙出现在大约5300万年前;据科学家报道,它们没有角,和土狼差不多大,重约40磅(18公斤)。这种适度的体型在当时的哺乳动物中并不罕见。此前,在中生代(2.52亿至6600万年前),生活在恐龙阴影下的哺乳动物通常没有獾大。恐龙的统治结束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灭绝,导致地球上75%的生命灭绝,而在这场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平均只有老鼠那么大。
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一旦大型恐龙消失,哺乳动物开始填补这些生态位,而雷龙尤其成功地迅速进化到巨大的体型。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斯卡·萨尼西德罗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在第一批雷龙出现后的1600万年,“这一群体的最后成员是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头上有巨大的骨骼突出物。”
“让这个群体更有趣的是,它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第一个一直很大的群体,”Sanisidro说,他在西班牙阿尔卡莱
化石记录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灭绝的动物群体也在稳步增长,这种进化现象被称为“柯普法则”,以19世纪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命名。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的古生物学家、教授帕斯夸莱·赖亚(Pasquale Raia)说,许多早期的科学家认为,雷龙之所以变大,是因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推动了进化,使其朝着最大、最特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给动物足够的时间,无论环境因素如何,向大体型进化是不可避免的。
其他科学家后来提出,体型的增加是物种适应环境压力的结果,比如食物供应、资源竞争和捕食者的存在,但他们很难确定是什么导致了快速和极端的增长,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赖亚说。
为了研究野马体型的进化,作者检查了来自该群体丰富的化石记录的证据,这些化石记录代表了它的大部分进化史。研究人员还建立了计算机模型,以跟踪brontothere物种的遗传特征随着群体进化而变化的细节。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评估新物种形成的进化途径——科学家们可以确定这些变化如何与体型的增加联系起来。
他们发现了跨物种灭绝模式的重要线索。他们的数据显示,雷龙的体型是向两个方向进化的——有时新物种会更小,有时会更大。但体型较小的物种比体型较大的表亲更容易灭绝,并且出现了体型越来越大的物种比体型较小的物种存活时间更长的趋势。
“到始新世晚期,所有剩下的物种都是巨人,”Sanisidro说。这种模式暗示巨型食草动物——变成大型食草动物——有利于野马;作者报告说,也许体型较小的野马物种更容易受到食草动物的竞争和食肉动物的捕食。
Sanisidro说:“我们可以第一次从进化的角度解释野马体型的进化,并提出了一条通往大型食草动物的‘途径’,这需要在其他哺乳动物群体中进行测试。”
拉亚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这项研究“为一个古老而极具吸引力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是什么推动了体型的进化”,而且它在确定驱使野马体型变大的外部条件方面“迈出了非凡的一步”。
然而,当始新世潮湿的温室环境开始降温时,这些食草巨兽失去了生存的优势。随着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以前郁郁葱葱的生态系统变得不适合雷兽,最终导致它们灭绝。
科学家们说,进一步研究模拟生态因素,如古代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其如何影响可食用植物的丰富性,“将阐明环境变化是如何导致野马的灭绝的。”
The-CNN-Wire?&?2023有线新闻网,Inc.,华纳兄弟发现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