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黄褐斑 格力斥巨资收购国际芯片巨头,离“造芯梦”又进一步?

aituiguang 2024-01-18 13:59:32 浏览量:9
问题描述:
最佳经验
    近日,格力电器(000651.SZ)宣布斥资30亿元参与收购国际芯片巨头,这意味着,该公司董事长董明珠的“造芯梦”又近了一步。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芯片,近年来董明珠的多元化一直都在波折中前进,手机业务的平淡、银隆风波的冲击都让外界对其决策产生质疑。而对于芯片计划,业内人士也表示,芯片产业耗时长、投资大,格力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非常难,这更可能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布局。

  业内人士还向蓝鲸产经记者指出,在董明珠一次次跨界失败的背后,其与格力电器股东的矛盾也开始凸显,这也反映出格力电器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靠吃空调业务老本的格力电器,能否承受住董明珠耗资巨大的多元化之重,也值得探讨。

  30投资芯片胜算几何

  董明珠“造芯”计划又有了新进展。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向合肥中闻金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中闻金泰”)、珠海融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融林”)合计增资3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合肥中闻金泰以及珠海融林受让安世集团的上层股权及财产份额。

  同时,格力电器将通过上述投资参与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闻泰科技”,600745.SH)收购安世集团项目,该收购项目完成后闻泰科技将实现对安世集团的控制,格力电器也将成为闻泰科技的重要股东。

  格力电器在公告中称,安世集团的核心资产为安世半导体,其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产品事业部,安世集团为整合器件制造企业(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即 IDM),相比于专注于单一环节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晶圆加工公司、封装测试公司,其覆盖了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部环节,盈利能力较强。

  董明珠本人于12月4日,在2018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期间接受包括蓝鲸产经记者在内的媒飞飞外挂体群访时谈及其进军芯片领域的想法,她表示,格力电器多年来并未进入最赚快钱的房地产领域,而是专注把空调这个领域做扎实,“由于空调做扎实了,就掌握了技术,掌握了科技,我们就延伸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说电机、压缩机。”

  “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延伸而带来新的产业发展。”董明珠说,“芯片并不是偶然的一个奇思怪想,实际上我们三年前就做了。而我们做芯片的目的还是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考虑的,比如说我们从空调到生活电器,到整个家庭的电器需求,已经全线覆盖,包括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也包括手机。”

  她强调说:“格力电器已经完全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这一系列的考虑都是在为未来的智能装备做准备。这么多年,很欣慰的是,格力电器受到外界质疑声音的时候,我们还是坚持走了下来。”

  而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坚持仍未受到业界的认可。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在接受蓝鲸产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格力做芯片业务的首要难点在于投资额高,芯片业务是一个耗资巨大的产业,英特尔、高通做芯片都付出了高额的支出,即使格力号称“500亿造芯”,也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做芯片时间成本高,对于董明珠而言,其最晚在2021年也将退休,而她退休之后,格力的造芯计划也将戛然而止。

  同时,刘步尘还强调,格力的人都是空调行业出身,没有在芯片业务方面的人才。
八闽游戏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蓝鲸产经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芯片是一个很复杂的产业,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再到测试,每一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目前这些环节都被英特尔、高通、三星等巨头垄断,格力想靠钱砸出芯片业务,成功几率很小。

  豪赌500亿,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2018年5月份,董明珠一句“即使花500亿也要造芯片”的豪言壮语,将格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令外界高度关注格力的造芯计划。

  刘步尘告诉蓝鲸产经记者,中兴事件后,中国企业都在考虑是否需要独立的芯片产业,董明珠作为一个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这个时候就站起来扛起了造芯的大旗。

  而对于格力而言,芯片业务或许是其完成业绩目标的一场赌局。此前,董明珠曾公开表示,格力将在2023年达到6000亿营收。但这对于仍以空调为主业的格力而言,难度可见一斑。

  蓝鲸产经记者查阅格力近年年报发现,2015年至2017年,格力营业收入分别为977.45亿、1083.02亿和1东莞服装批发市场482.86亿,增长速度保持在30%-40%之间。照此计算,格力很难完成6000亿营收目标。

  在刘步尘看来,格力的多元化道路走的并不顺利,当前的营收依然主要依赖空调业务。目前整个中国的空调产业出货量大约为2800亿,即使格力占据整个空调市场,也难以完成目标。而这意味着格力想做到6000亿,必须摆脱对空调的依赖性,发展其他产业。

  董明珠也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格力电器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当然,很多人说专业化才能成功,多元化就会失败,其实专业化和多元化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你内心的专注,你对市场的用心和你对别人的尊重,来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格力的500亿造芯计划似乎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儿小。蓝鲸产经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在芯片业务方面,格力旗下有两家子公司。8月14日,格力出资10亿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目前股东仅格力一家,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成立于10月31日的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格力则出资5000万元,持股比例为10%。

  梁振鹏向蓝鲸产经记者分析称,目前格力布局芯片业务最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入股,而这些资金对于格力或是整个芯片市场来说都是小打小闹,对中低端领域的芯片或许有帮助,但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芯片。另外,格力入股这些企业的更主要目的是形成资本纽带,利用这些企业来完成一些上下游产业的布局,这个意义大于制造芯片本身的意义。“因此,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空白的现状,根本不是格力可以解决的。”

  另外,对于芯片产业一直没有具体的规划也是外界对董明珠造芯提出的质疑之一。事实上,不只是格力,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都开始进军芯片业务,尤其是中兴通讯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芯片产业的重要性。康佳、TCL、华为都在芯片领域有所尝试。公开资料显示,其中最被看好的华为,在芯片上投入了4000亿,且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做出芯片。

  “董明珠所说的芯片范围很大,是一个粗放概念。芯片产业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再到封装,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格力是不可能做成一个产业链的。而这也显示出董明珠事实上对芯片不甚了解,500亿只是为了表明决心。”梁振鹏认为,华为做高端芯片,花了一两年时间做研发,到了生产环节还是要靠代工生产,所以,格力想要做芯片,必须要具体到做哪一款芯片、专注于哪个环节。

  TCL董事长李东生此前也曾公开表示,TCL的主要投资目标仅是芯片设计项目。他也曾直言,500亿做芯片是远远不够的。

  跨界梦多舛,格力不能承受之重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芯片,董明珠的跨界一直“命途多舛”,且饱受外界质疑。

  2015年3月,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并在使用,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格力又推出了两款机型。但在市场上,格力手机却如“隐市”一般销声匿迹。蓝鲸产经记者在格力商城发现,目前格力手机销量最高的一款是格力手机2代,销量为94430台,而其他手机销量都在1000台到2000台左右。

  销量低迷背后,外界还一直流传董明珠强制要求经销商以及公司员工购买手机的传闻,对此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方面都一直未有回应。

  试水手机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董明珠又做起汽车梦。当初其不顾格力股东反对,坚持以个人名义出资支持珠海银隆,如今董明珠与珠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爆发矛盾,并不断升级,甚至对簿公堂。“银隆风波”似乎也预示着董明珠的造车计划终将夭折。

  手机不温不火、汽车一波三折、芯片饱受质疑,董明珠近年来的多元化看起来都难言成功,也正是基于此,其带领格力电器进行多元化的这几年,董明珠与格力股东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

  早在2016年,董明珠欲借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实现自己的造车梦,但是该方案引起部分中小股东强烈反对,最终被否决。只是,股东的否决未能阻止其对珠海银隆的青睐。2016年12月,董明珠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等人出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此后,她继续参与到珠海银隆的融资,截止到2017年5月,董明珠个人在珠海银隆的持股比例增加到17.46%,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17年,格力电器迎来11年以来首次不分红,董明珠称其是为了做芯片。更有媒体报道称,董明珠曾在董事会中怒怼股东,称“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多元化多次失败,不断受到外界质疑,这背后其实也体现了格力内部管理机制与治理机构的问题。近年来格力电器的决策几乎都是董明珠的个人决策,而其战略决策过于随意,并且缺乏逻辑。董明珠凌驾于格力电器董事会的一言堂,也反映出格力电器的管理问题。”刘步尘告诉蓝鲸产经记者。

  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董明珠不断的多元化或将成为格力电器不能承受之重。梁振鹏告诉蓝鲸产经记者,格力虽然多次多元化失败,但是在空调市场连续增长多年,且依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其业绩表现一直比较好。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增长,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基建市场扩大,中央空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几亿元的投资对格力电器来说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如果真的布局芯片产业,投资会非常巨大,恐怕不是格力可以负担的。(蓝鲸产经记者 鲁佳乐lujiale@lanjinger.com)

资讯来源:http://www.xxyiy.cn/news/show-267.html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