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十年前萧山知青往事-农家昏黄的15瓦灯泡下
如今的家庭,身处城市或乡村,只要你有一套自有房产,谁家没有20盏以上的灯具,如今富裕的萧山农家,有的家庭别墅或楼房装修考究,甚至有几十盏几百盏的各色灯具,金碧辉煌。
走进百姓家,厅堂中央挂着晶莹剔透的吊灯,也可能是简约流畅的吸顶灯,桌前有调光可明亮可柔和的台灯,沙发一侧有落地灯,电视墙有射灯,浴室有浴霸灯,晚上起夜有感应灯,等等,五花八门,精美绝伦。白炽灯泡耗能太大,早已过时,成为历史,日光灯是冷光,长长一根,样子土气,也已经被淘汰。如今大多用的都是Led节能灯。
时代发展,世事沧桑,天翻地覆。一盏灯,我悠悠地想起了以前的日子,尤其让我回忆起五十年前我在浙江萧山县坎山公社下乡插队落户做知青时,乡村夜晚,农家那家家户户一盏盏昏黄的15瓦白炽灯。
过去家家点的白炽灯泡
萧山农村用上电,据我知道也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情。有了电,才有了农家夜晚的光明,才有了抽水泵站的水利之便,才有了电动脱粒机,更有甚者,萧山有20余万名挑花边的农家妇女,有了电灯,通宵达旦挑花边的农家女不用在豆大的火苗油灯下眯着眼睛捏针奋力抽线了。
用上电灯,要钱,要收电费。贫穷的年代,萧山沙地的百姓,一个壮年的正劳力,田间地头,一天重体力的劳作得到的工分,价值不到8毛钱,有的生产队年成不好,还不到这个数,我所在的生产队,十个工分仅有0.68元,这是一个正劳动力干一天活的辛苦所得。
当年农家居住的草屋
那个时候没有电表(又叫火表),农家也买不起电表。每户用的电灯是包月包年的,全村用电一把闸刀,由电工控制,傍晚大约五点半到六点才能来电,而清晨六点,天亮了,电也切断了。所以很多农家是通宵开灯,不去关熄。
那个年代,农家除了一盏电灯,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包月的电灯收费按功率瓦数计算。一盏15瓦的灯泡,包月电费是0.25元左右,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包的15瓦灯泡,最低的费用。就这每月0.25元的电费,也是农家当家人一笔不小的开支,太穷了。
一户农家,不管是几间屋,不管是瓦屋草屋,就一盏灯,一盏15瓦灯泡,吊在堂前与卧室之间的梁上或篱笆墙上。这样两边都能照到光亮,在农家晚餐时,伸箸时能勉强看清碗里的菜肴。
农家主妇入寝前检查鸡舍猪圈,依然要用油灯照明。
夜晚我有时也会串门,在家家户户仅有一盏昏黄的15瓦灯泡照映下,女人们在昏黄灰暗的灯光下挑花边,男人吸着廉价的纸烟或烟管在昏黄的灯下聊天,狗吠鸡叫,乡村夜晚格外寂静。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挑花边的萧山坎山女子,照片是现在的。
有一事,我至今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的学生在优异的环境中,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近视眼,戴镜片的比例是如此之高,想当年,那些挑花边的萧山农家女,无论白发老妪,中年大嫂,待字闺中的姑娘,在昏暗的15瓦灯泡下,长时间地做花边做针线活,如此目力受累,我没听到过也没看到有戴近视眼镜的。我想了又想,大概是那个贫穷的年代,谁会去测视力表,或者花钱去配近视镜啊!都是因为穷的缘故。
坎山老街的电线依然密集,杂乱无章。
曾经在昏暗的15瓦灯泡下挑过花边的萧山女子,恐怕都已六十岁以上了,曾经在昏暗的灯光下吸烟聊天的沙地男人也都进入了老年。在如今别墅洋房里,在亮堂堂的灯下,幸福安度晚年的他她们,不知会不会想起当年日子的艰苦和窘迫。
似水流年啊!
冬日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玻璃,温暖地沐洒在我的身上,太阳西斜了,暮色收尽最后一线光亮后,电灯开了,城市和乡村又会华灯齐放,夜空变得晶莹璀璨。
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在夜晚来临时,惬意地享受灯带来的灿烂光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